李泽楷听闻万向要抢购菲斯科之后,也赶在法院宣判前提高了对菲斯科的收购价格。这样一来,万向集团与李泽楷抢购菲斯科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到底菲斯科花落谁家至今还没有结果,但是一个破产的菲斯科到底值不值得去加价抢购呢?
菲斯科成立于2007年,无论是在美国车坛还是在世界汽车业中几乎没有什么根基,它比划起的一颗火星还要弱小,旗下的业务量、投产的车型、相关的售后服务网点都非常稀少。这些先天的不足都注定了菲斯科的车型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是市场中的小小众。
菲斯科的定位是超级豪华电动跑车,这类车型的消费人群都是美国的中上层人士,这些人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能比普通人更早的获得更多的社会信息,优越的生活也会让这部分人非常重视汽车安全,菲斯科旗下的车型多次出现自燃事故,这至少说明了菲斯科的车型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大家都看到了,大红大紫的特斯拉在连续出现三次碰撞起火事故后,其股价便应声而跌,而未上市先召回使菲斯科已经在美国取得了不良的口碑,这也是菲斯科生产的汽车销售量差的原因。所以对于菲斯科的重生来说,不是要尽快的去投放多少新车型,而是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让广大消费者愿意为菲斯科的车型埋单,而要想从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谈何容易?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现在加价抢购菲斯科的新买家们都在憧憬着未来菲斯科重新生产后的美好蓝图,愿望是好的,但是消费者愿意掏钱吗?
另外,菲斯科的几款车型虽然有着华丽的外观设计,但是菲斯科其实手里并没有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其主要配件和核心技术全部来源于供应商的合作。如动力控制和管理系统、动力转换和整合系统,所有权属于量子技术公司,锂电池则是A123Systems提供的。缺乏核心技术,就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导致菲斯科公司难以竞争特斯拉并在激烈的新能源竞争中抢的一席之地的原因。不客气的说,菲斯科其实就剩块牌子了,加价抢购这样的公司其实不划算。
当然万向和李泽楷之所以都想要拿下菲斯科,都有着各自的打算,万向这几年来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发力,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美国Ener1公司合资,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12年2月,万向投资1亿美元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包括纯电动校车。这次万向如果能再拿下菲斯科,那么万向就具备了整车制造的能力,基本实现了自己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生产的“汽车梦想”。
而李泽楷却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他之所以也对菲斯科有兴趣,据猜测是因为其要探索IT业未来和汽车互联化的一个大胆尝试。或许也是其想要进军汽车业的一个信号。
当然无论是哪一家拿下菲斯科,如果能真的让菲斯科走上从新发展的轨迹上来,肯定更好,也算挽救了一颗亮丽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