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弃水现象也很普遍
2013年,随着云南和四川等西南水电装机的增加,电力外送能力饱和出现了大规模弃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分析,这是因为电网建设项目跟不上。
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三峡电站,则受其他功能制约。于2003年正式发电的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但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王儒述透露,截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7045亿千瓦时,与设计发电能力相比,有很大的差额。以2012年为例,当年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发电共982.87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比伊泰普水电站高出60%,但其2012年发电量仅为981.07亿千瓦时,低于伊泰普水电站。
就其原因,王儒述说:"三峡工程因为要兼顾防洪、补水等社会效益,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并未达到1000亿千瓦时。"
超高压电网力排众疑
2013年8月15日,国家电网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提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
对煤炭消费依靠从外部输入的东部地区而言。"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就必须"电从远方来",将北方的煤炭产地的火电和西南地区的水电,以及北部的火电、风电、太阳电力等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到过来。这样的长距离输电,只能建设特高压线路。
但是,对特高压线路的建设,一直存在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争议。四川、云南水电外送通道建设之所以被耽误了4年工期,是因为当地政府确保本地供电优先的追求与全国一体化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交流与直流的争执。所幸国家发改委最终一锤定音,已于去年10月8日核准了直流方案,从而结束了僵局。
2013年,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加快发展、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开工(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蒙西-长沙、宁东-浙江、锡盟-泰州、蒙西-湖北)。
欧阳昌裕说:"未来几年内,西部还有这个环境容量,但这其中确实存在着隐患。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西部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风险。""所以,国家还是要考虑煤炭的总量控制,不能突破天花板"。
按照中电联的预测,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最理想的状态是电煤在终端煤炭消费总量里占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