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难题是气源紧张制约
去年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从夏季就开始了。全年一直呈现出偏紧态势。中国对持续重度雾霾天气的治理也给天然气供应带来压力。
去年入冬不到一个月,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就开始限制工业企业用气,对于交通用气则干脆停供。限气来得如此之早,让大家始料不及。据估计,年初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口在100亿立方米左右,大幅超过往年65亿-75亿立方米的缺口。
各地争相上马"煤改气"工程对天然气供应带来的压力,也引发了官方的高度重视。2013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两周内对"煤改气"及今后几年天然气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已数度针对"煤改气"下发通知。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要求,"煤改气"必须先签订供气合同落实气源,燃气发电要暂停上马。他要求避免各地一哄而上加剧供需矛盾,确保居民生活用气和汽车用气。
为了刺激天然气进口,国家已经扩大了增值税返还范围。国内天然气田也加大了生产负荷。
新能源上网受限
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其中风电装机世界第一。但由于现有体制的束缚,新能源的消化成了难题。
2013年年底,甘肃新能源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到2015年,若已批准的238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全部建成,甘肃省内电力装机大量富余,后续建成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将面临"建成即限电"的尴尬局面。
国家电网[微博]公司新闻发言人指出,在全国"三北"风电集中地区,弃风已经比较普遍。2012年,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890小时。一方面是存量装机的利用率在降低,另一方面,新的装机仍然在大力发展,2012年风电新并网的装机是1460万千瓦,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新增风电装机是1800万千瓦。虽然预计2013年风电弃风限电将达到100亿-150亿千瓦时,低于2012年的200亿千瓦时,但装机的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弃风问题将进一步加重。
在加快电网建设以外输的同时,风电供暖也开始尝试。甘肃对高载能企业则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