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过于依赖补贴生存的新能源产业,开始让企业们望而却步。昨日,国内能源巨头中海油决定收缩新能源业务,解散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高度关注。业内认为,当前新能源发电成本高,多数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进行,而且并网问题也始终困扰行业,新能源行业自身如何拥有造血能力,成为这个行业为继的关键。
中海油“放手”新能源产业
北京商报记者从中海油官网看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业务范围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有消息称,新能源业务一直亏损让中海油决策层失去了继续投资发展的信心,因此决定逐步退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海油收缩新能源业务可能主要从盈利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但是并不赞同”,因为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中海油缩减新能源业务应该只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个行业,而新能源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央企的中海油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此举还有待商榷。
中海油解散新能源公司一事曝出后,引发了业界热议,有一线企业总结当前新能源行业的现状:“政策扶持热情高,号子喊得响,但实际落实却是障碍重重,企业屡遭打击,导致其驶入发展缓坡。”
以中海油较为重视的风电为例,曾经也经历过颇为风光的发展黄金期,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2009年,中国以2580万千瓦的总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然而,目前,虽然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可观,但是增速已经出现回落。
近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发布《2013年度全国风电建设快报》,预计2013年全国风电年上网电量为1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据统计,这一增速创三年来最低。在业界看来,风电也显出减缓的态势。
同样作为国内新能源供电主力的核能,在经历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在国内停摆多时,2012年末开始,显现出启动迹象。但一年多来,整体动作并不多,在此期间,对核电安全的质疑声却在不断膨胀。面临着消化产能难题的各大核电企业们不得不选择出海,谋求商机。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2013年最受关注的新能源,光伏可谓格外风光。电价补贴上调这一政策落地后,还引发了行业内多轮抢装潮。表面上看,企业在电站建设方面的热情格外高涨,然而,北京商报记者从晶科能源了解到,其实企业们对投资仍然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