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烫手山芋”,到底该不该接?丁山华遇到了一个难题。要知道该项技术标准是由美国西屋公司制定的“美国标准”,每个研发细节把控近乎苛刻,而国际上尚无成熟的材料技术及制造技术。同时项目要求产品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的条件下能正常运行,且使用寿命为60年,远远高于二代核电缆的40年,一些试验项目还需赴美国进行。可要是不接,我国投入巨资的三代核电发展进度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关键时刻,上上电缆原副总经理王松明的主动请缨,坚定了丁山华迎难而上的决心。对于这位有着“中国核电缆泰斗”美誉的技术狂人,丁山华深知他的执著和倔劲,更知道他的冲劲和拼劲。正是在王松明的带领下,上上电缆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批二代K1类核电缆的研发与制造。唯一让丁山华感到担心的是王松明的身体:他于1999年患胃底贲门癌,切除了2/3的胃。
2011年4月14日,王松明代表上上电缆,签下了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壳内电缆合同,也自此拉开了技术“攻坚战”序幕:加班开始成为常态,足迹由“神州行”变成了“全球通”,白天开会解决难题,晚上挑灯翻看记录,在产品试制中,最多的一种产品连续试制30多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开始逐渐被攻克。然而王松明的身体却日益衰落,最终在2012年9月17日上午合上了疲惫的双眼,距离世界首堆AP1000壳内电缆正式交付仅差7个多月。
现在,上上电缆已经交付了两个反应堆的产品,填补了世界核电工业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空白。“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啃骨头’的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甚至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上上电缆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朱洪祥说,正是靠着这种在质量上“啃骨头”的劲头,上上电缆先后为“辽宁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提供产品,不仅经受住了最严格的质量考验,也树立了中国电缆的一面质量旗帜。
“改”出新质量
作为中压电缆分厂工艺组组长,已经在上上电缆工作了11年的皇甫雅平,都不记得自己做过多少次质量改进。
今年5月,工人反映在电缆生产抽真空的工艺中经常出现堵塞问题。皇甫雅平就和班组工人琢磨起来:抽真空设备上一个圆周只有一个孔用于抽气体,一旦发生堵塞,就会出现电缆产品起筋的质量问题。“能不能多开几个孔,既能保证工艺,又能提高质量?”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就是将一个孔变成8个大孔,这样就能保证一个孔堵塞的情况下,其他孔还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