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谁要是能弄清楚中国用了多少电,这人就要挣大钱了。
中国的智能电网改造项目早就扣紧了跨国大公司的心弦,不论是韩国LG,还是美国通用电气,或者是德国西门子,都想借智能电表这一终端改造项目,寻求中国这个即将跨入全球最大的先进输配电系统市场的落脚点。
不过,智能电表的安装也带来了很多用户的质疑。根据上海本地媒体新民网所作的调查,80%的上海居民在安装了智能电表之后,用电量激增,有居民还在网上晒出了改装电表前后三个月的电费:从改装前的61.40元,到改装后的102元,再到安装电表一个月后316.20元。
对此,电力部门也非常头疼,因为“电表并没有问题”。
他们不知道如何智能用电
早就经历了智能电网改造的英国、美国家庭,可能对这一现象更有心得和发言权。
2010年,美国各大电力公司在全美境内共安装了约200万块智能电表。从那之后,各大电力公司的噩梦便开始了,各种投诉如潮水般涌入,某些州工作人员甚至接到了群众的集体诉讼。投诉的主要内容是“新电表增大了用电量”。
而通过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电表“吃电”,而是用户的用电习惯以及智能用电常识普及并不到位。
当然,在一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再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去恶补洗衣机、空调甚至手机充电器的功率有多大,哪些电器在什么时段用电更省?这显然违背了智能用电系统用于优化用户用电体验的初衷。
其实,需求侧管理(对用电一方实施的管理)的市场同智能电表的市场一样庞大,因为那些安装了智能电表的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智能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