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合作共赢的想法,在A123走向破产竞拍之前,万向曾提出,自己拿动力电池,江森拿启动电池。没想到,江森的胃口要大得多。“在江森看来,自己是世界500强,又是美国能源部资助的重点企业,他们想独家拿下A123,再把动力电池转卖给我们,既拿到了启动电池,还能白赚一票……”鲁冠球说。
2012年3月,陷入困境的A123曾联系了全球超过70家公司,大约有25家有意出资,但A123最终选择了万向。“因为万向方案可以使公司、职员和股东获得最好的利益。”A123副总裁艾瑞克说。实际上,无论江森还是NEC、西门子,对A123的兴趣都只在其中一块业务,唯有万向承诺整体收购,而且承诺不裁员。“万向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合作共赢,有事大家做。”鲁冠球说。
基于对万向理念的认可,A123的最大客户兼债权人菲斯克汽车公司,也一边倒地支持万向。为了帮助万向争取时间,竞拍前菲斯克出面申请法院将破产拍卖延期了一个月。“万向对新能源长期投资的历史让他们看到,我们志在长远而非短期获利,不会在意一时亏损。这让他们很放心。”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说。
“我们预计A123再亏三到四年,希望到时候能扭亏为盈。”鲁冠球看上去信心满满,“A123前阵子来报告,说如不裁员每年要多亏1.5亿美元。我告诉他们,那也只能亏,工厂绝对不能拆,人员绝对不能减!”
“不要说员工,就是对江森,我们也在谈新合作。包括NEC、西门子,都可以合作。”鲁冠球说。
“要摘果子,先播种子”
“收购A123,是我们做的一件最正确的事情,不过是在最坏的时间。”谈到此次遭遇的舆论风波,鲁冠球如此总结。
“最坏的时间”当指美国大选年。从一些共和党议员、战略材料顾问委员会到一些利益团体,美国内反对万向并购A123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致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的信中,美国战略材料顾问委员会声称,这起交易无疑会导致美国就业机会的流失,以及至关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和军事硬件技术转移到中国。
对此,万向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重点针对美国政商界主流积极沟通,告诉他们,万向对A123的投资将为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贡献更多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