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在2012年3月到来:A123因为电池自燃事件陷入财务困境,8月,万向与A123签订投资协议,万向将向A123投资4.65亿美元,而作为回报,万向最终可获得A123公司80%的股权。随后,万向注入第一笔资金2500万美元。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2个月后,A123突然宣布终止与万向的合作,并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与此同时,江森宣布与A123达成并购意向。A123首席执行官DavidViesu当时解释:“我们决定不继续推进之前宣布的合作,因为遇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巨大挑战。我们一直在评估跟万向合作可能性。很高兴江森自控意识到了我们汽车资产和汽车技术的内在价值。”万向美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DavidViesu所说的“巨大挑战”主要指A123无法满足与万向签订协议规定的相应条件。
一时间,舆论纷纷认为,万向“并购失败、投资的钱打了水漂”。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12年10月26日,江森又宣布放弃向A123提供7250万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贷款。江森在声明中说,这是为了“避免万向采取法律行动而造成可能的破产进程延迟”。而这其实正是万向精心“安排”的结果。
原来,万向在向A123注资2500万美元时附带的条款中,已经以实物抵押的方式锁定了A123所有资产。而且附带条款中还设置了层层法律障碍,具有很强排他性。2012年11月6日,当地法庭批准万向继续为A123提供5000万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贷款,进一步夯实了万向的第一债权人地位。根据上述约束条件,即便最后江森在竞拍中胜出,由于万向的第一债权人身份,江森也依然要与万向坐下来谈判优先偿债事宜,因为江森购买的资产还抵押在万向手上。
“去年8月份谈股权合作的时候,就想到了万一A123宣布破产怎么办。在美国请了100多名律师,美国公司做的方案堆起来超过一人高,有些条款我都看不懂。”鲁冠球笑道,“在这起并购案中,万向从来就没有出局过。”
“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合作共赢”
从1999年涉足新能源汽车迄今,万向新能源研发投入已超20亿元。鲁冠球现在回想起来,也感叹“水太深,当时想得太简单了”。但他认准了新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所趋。
A123电池业务分动力电池、启动电源以及电网储能三部分。鲁冠球说,万向本来想要的只是动力电池业务,而江森的目标是启动电池。因为全世界70%的汽车启动电池由江森生产,江森希望用A123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取代传统电池,所以启动电池对江森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