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1月1日上午9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刘纯满脸憔悴出现在记者面前。凌晨4点才休息的他,依然准时上班。
刘纯在为新能源发展而忙。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日益重视,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加大新能源科研力度,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为此昼夜奋斗。辛勤的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成果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新能源健康发展的基础。
大量科研成果在全国各地应用
“新能源领域的许多重要进展、全国许多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公司科研成果的支持。”刘纯说。
对于新能源科研工作者来说,吉林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地方。在那里,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于2008年11月投运,首套风电调度计划系统于2009年年初建成。这两套由国家电网公司研制的系统,在实践中证明了价值:以2011年为例,两套系统的运用,使吉林电网风电接纳能力提高23.91%,约合上网电量47.8亿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煤量171.6万吨,减排温室气体1.33亿吨。
以吉林电网的试点应用为开端,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广泛应用上述成果。在风电调度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国调、分调、省调一体化的风电运行实时调度监测网络,建成覆盖26个省(区、市)、全部570座风电场的新能源调度监测网络,实现了风电场与电网互联互通;在风电预测方面,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在15家省级调度机构部署,预测精度达8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风电调度及预测技术只是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科技创新成果之一。据统计,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科技研发累计投入40亿元,开展了357项科研项目,项目涵盖风电接入电网技术、风力发电及控制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领域。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掌握了新能源场站级监控技术,开发了综合监控系统并投入实际运行,实现了新能源可观测;掌握了功率预测技术并广泛应用,实现了新能源可预报;攻克了新能源设备并网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实现了新能源可控可调。
国家电网公司对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升级,同样助力颇多。
李少林是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试验)中心张北风电试验基地的一名新能源发电装备检测技术人员,该基地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45亿元建成。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呆在河北张北草原深处,检测新型风机和光伏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