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当前,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全球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共同选择,我国也已进入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
由于多种新技术、新对象和新机制的引入,对未来电网安全将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传统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水平和特征,智能电网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两大增量效益,一大新变化”。
增量效益一:
提升大电网安全水平
避免大停电事故是电网安全问题的核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停电事故的影响也愈发严重。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从多个环节提升大电网的安全水平,并带来诸多效益。
一是能够实现安全关口前移,降低事故概率。与以往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和故障后被动抢修有很大不同,智能电网注重提高对设备风险的预防预控能力。通过建设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整合关键区域的地理及气候等信息系统,引入先进的状态检修机制,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控可能诱发系统故障的风险因素,主动排除安全隐患,从而夯实电网安全基础,降低事故概率。
二是能够大幅提高安全运行控制能力和精益化程度。智能电网通过整合能量管理系统(EMS)和先进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数据,应用先进信息通信与高性能计算技术,能够实现系统实时监控、安全动态评估、在线仿真决策等高级应用功能。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能够监测到更多的系统动态“细节”,从而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处理系统故障,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发生连锁故障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避免过切负荷等问题。
三是能够应对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压力。风电、太阳能的间歇性特征以及大面积脱网风险是影响未来电网安全运行的两个突出问题。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应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首先,通过推广应用风电与太阳能功率预测技术、电网友好型并网技术等,有利于降低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发生大面积脱网风险,运行调节特性也将显著改观。其次,通过实现多类电源与大型储能电站的联合优化调度,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充分挖掘需求响应、微电网、电动汽车等用户侧的潜力,能够大幅提高系统调峰能力,更好地满足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
增量效益二:
大幅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
我国电网“两头薄弱”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目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很大。智能电网在提高配电网可靠性与电能质量方面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是能够大幅度提高配电网的风险防控与自愈能力。传统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故障后大多是由人工查找原因和恢复网络,故障定位与恢复供电时间较长。通过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一方面能够对关键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现关键设备隐患时,主动转移负荷,隔离存在风险的故障,不会影响供电;另一方面,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整合地理信息,能够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隔离,处理故障效率有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