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能够提供更高质量与更灵活的电能质量。智能电网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在线监测和管理,能够很大程度避免出现电压、频率不合格与谐波污染等问题。进一步通过引入定制电力技术和相应的市场定价机制,还能够根据不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更灵活的电能质量服务。
三是能够利用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等新技术实现与大电网互补供电,取得更高的安全可靠性。智能电网将推动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在配电侧的发展和应用,用户的电力供应来源更趋多元化,配电网也将获得更多本地分布式电源的支撑。通过实现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互为补充和友好互动,一方面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能在故障后帮助大电网更快的恢复供电。
新变化:
信息安全逐步成为电网安全的重点防范领域
传统电网模式下,电网的信息通信系统与外部互动程度低,对于电网安全的影响较小。随着智能电网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更多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系统运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互动化程度都将显著提升,这都使得电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目前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已经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专门制定了用于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防护的CIP系列标准,并由美国联邦监管委员会(FERC)于2009年批准成为强制性标准。作为美国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牵头结构,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在2010年2月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电网网络安全策略和要求》。2011年6月,英国政府也发布了《英国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报告,强调了建立统一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目前各国都十分关注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问题,加快了防护体系及标准规范的建设步伐。我国有必要超前考虑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结合智能电网发展需要,提高信息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快制订我国的信息安全防护标准体系,避免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大电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