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通信网网络结构比较薄弱
目前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基本上成树型与星型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难以构成电路的迂回,一旦某一线路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地通过迂回线路分担故障线路业务。网络管理水平亦不高,管理系统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
4.3.2 干线传输容量不足
通信网内主干电路容量一般只有 34Mbps,少数 为140Mbps和155Mbps,而主干电路区段化使用的情况十分严重,网内主要节点之间话路紧张,极大地制约了宽带新业务的开拓。
4.3.3 通信体制落后,干线电路超期服役严重
干线微波电路主要是 PDH传输体系,不少已运行十多年,到了或超过报废期限,急需更新换代。交换设备不少是空分制,不通过改造升级难以实现综合数字业务。
4.3.4 网络接入和网络管理薄弱
目前电力通信网用户接入系统薄弱,一般都是电话线,电路的用户接口基本上也都是模拟式信号接口,不能传输调整数据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只是刚刚起步,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由于通信规约、接口等不能统一,网内设备、通信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传输网现行体制的限制,网管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很难收集,难以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管系统。
4.3.5 通信网发展的规划、标准、规范等的制订不及时、不完备
作为国家通信的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网的标准、体制等不仅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还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由于新技术应用更新周期很短,通信网发展很快,有关相应部门不能及时制订出指导性的规划、标准、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电力通信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
4.3.6 各地发展极为不平衡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准不等、领导重视程度各异等原因,在电力通信上也表现为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地区、单位已实现数字化、光纤化环网,有能力向社会提供通信业务。有些地方甚至偏远变电站连最基本的调度电话也不能保证。
5 、新形势下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电信体制改革,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竟争机制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步步深化,其中电力和电信的改革已走在了前列。电力工业和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电力通信利用改革之机最终推向市场和电力系统开放电力通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行业的改革、市场化运营、电网互联等,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通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为电力通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电力通信将如何走,如何抓着机遇,迎接挑战,使电力通信能更好地适应电网的发展和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摆在每个电力通信人员面前的严峻课题。
作为全国最大的专网之一,电力通信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力系统有着较为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潜力巨大的路由资源 (包括可复设光纤等通信线路的中高压电力线路、城市地下管道及可用于未来数据传输的低压入户电力线路等),有着强大的科研、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能力和经验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除以上所述网络结构薄弱等问题外,在经营管理上,由于长期以来电力通信一直从属于电力主业,强调电力通信的经济性寓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之中,通信人员没有经济效益的观念,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多数系统也不具备网络管理和计费功能。
电力通信的战略地位必须首先为电力行业服务,因为电力通信的物质基础是电力系统,其生存基础是特殊的保障性通信。就发展来看,通信网要统筹考虑,按照普遍服务原则,采用最新电信网技术和设备,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发展。电力通信的改革,将最终实行公司化运营,要面向开放的市场。
为适应现代将来电信市场开放的需求,我们要加快以光纤为主体的通信网建设,及早确立电力系统高速数据网络技术体制,跟踪研究利用电力线路传输高速通信数据技术,如何利用 ATM技术实现电力通信关键业务的宽带综合通信平台,如何通过IP来综合电力通信的关键业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