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微波通信
在光纤通信发展成熟前,微波通信曾做为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手段得以大力发展。目前数字微波通信在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其发展速度正在减缓,作用也开始由主网逐渐向配网、备用网转变。此外,各地方小网以及农网中还有很多一点多址小微波组成地区网。 2.1.4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指频率为 100~1000MHz的特高频无线电波通信。它具有设备简单、方便灵活、建设速度快和投资省等特点,很适合农村电网使用,可以满足县调调度及自动化系统(主要是远动)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无线通信主要用于县级及以下农电通信和电力施工检修、城市集群、寻呼等。
2.1.5 其他
电力通信网中还有传统的明线电话、音频电缆及新兴的扩频通信等方式。
2.2 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
和公用通信网及其他专网相比,电力系统通信有如下特点:
2.2.1 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2.2 传输信息量少但种类复杂、实时性强
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象信息等,信息量一般都较少,但一般都要求有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 110kV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一到二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一到二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2.2.3 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
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及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2.2.4 网络结构复杂
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不同类通信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2.2.5 通信范围点多面广
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2.2.6 无人值守机房居多
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人值守。这一方面减少了费用开支,另一方面又给设备的维护维修带来了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