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低、基建烂、管理差”
电力行业致命问题一箩筐
在很多印度人看来,这起引发世界关注的停电事故事发突然,但并不偶然。前印度电力部长普拉卜就曾指出,印度电力行业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一次大停电是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但发生这样的事故是“迟早的事”。
印度媒体反复强调,无论事故原因是什么,政府首先应该反思那些植根电力行业的致命老问题:产能低、基建烂、管理差,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停电已将问题全部暴露。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电力需求激增,但供应始终无法跟进,煤炭供应不足和新电厂建设屡遭拖延进一步拉大了印度的电力供应缺口。
印度原计划在其第11个“五年计划”(2007年-2012年)期间新增7800万千瓦发电量,但迄今只完成了这个目标的64%。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供电缺口已由一年前的7.7%增至目前的10.2%,而据《今日印度》杂志报道,停电发生前一周,印度部分地区的供电缺口已高达22%。
印度对煤电的依赖程度很高,全国超过一半的电力生产源自煤炭,而印度虽然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开采率却常年低下。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里,印度煤炭产量的年均增速仅为2.6%,而同期该国的电力需求增速则始终保持在8个百分点以上。
目前印度煤炭公司(CoalIndia)控制着全国80%的煤炭生产,但因长期低价售煤,导致公司的资金回流非常困难,增产的动力和能力均严重不足。去年该公司的煤炭产量同比仅提升了1%,远低于预期,直接导致今年整个印度的煤炭进口量大增。
事实上,为了提高产能,印度政府自2003年已开始降低门槛,允许私营企业进入发电行业,但由于煤炭供应严重不足,这些公司至今无法正常运营。与此同时,很多规划中的电厂因审批手续冗杂、环保问题等各类原因推迟建设,更加剧了供电的紧张。
而煤炭产能的低下与投资不足有直接关系。
在印度,汽油、电力、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严格受控,大部分印度人能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消费能源,这种畸形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印度已持续多年。消费者看似得到了实惠,但实际的服务质量却每况愈下。不断为高补贴政策买单的能源企业早已不堪重负,其直接结果是后续增产乏力。
而据国际能源署(IEA)估算,如果要彻底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印度在2035年前至少需要投入6320亿美元,而要实现这个投资目标,现行的高补贴政策必须停止,包括电价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印度电力工业的一大软肋。《印度时报》指出,印度实施中央输电、各邦自行配电的电网管理制度,配电环节的问题一直很多,特别是各邦输配电线路的电力损失十分巨大,除了司空见惯的偷电行为,基础设施陈旧是主因。有统计显示,每年印度输配电网络流失的电力高达25%,即便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也是一个“高得可怕”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