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电网安全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只有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不辱使命,为拉动内需保增长提供电力支撑。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市场功能的能源优化配置的载体,从而为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铺路。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量猛增的形势下,为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电力需求,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机遇,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全面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智能电网建设。这是提升供电质量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两型”社会重要举措,从而使电网的发展进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新境界。
传统电网难以满足负荷快速增长需求
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欠账多,虽经改造与建设,电网结构仍不尽完善,主网架薄弱,抵御自热灾害能力不强,电网基础功能无法充分发挥,难以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量猛增形式下,电网运行的不适应性越加凸现出来。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灵活性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仍较低;电网与电源,输电与配电尚不能协调发展;配电线路运行中的重载或超载时有发生;供电线路的“卡脖子”和迂回供电现象仍有存在。
在电力供应相对紧缺时期,存在“重发、轻供”状况,致使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电网建设时仅考虑有线路送电,却很少涉及供电线路的安全性,从而导致供电网络结构的不合理。在发电资源与用电需求逆向分布的状况下,不能扩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和输送,更无法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电网建设滞后表现为:电网设备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使电力落地难,用电端受电能力差。送电线路承载力差,没有富余容量,没有备用线路,缺乏转供能力,从而造成供电质量差,运行电压合格率低。电网建设滞后还表现在线路和供电设施的保护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缺少预防恶劣气候和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因而供电中断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客户的正常用电。
建设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发展内涵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必须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提升电网发展内涵,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电网发展的新突破。全面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是“绿色”典型代表,具有“自愈”功能,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自我评估。通过预防控制装置,能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