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最后一公里”
显然,家电网避开“四网融合”概念是有意错开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方的利益冲突,但其设想仍然遭到其它各方的批评。杨培芳称,三网融合是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种不同结构、不同服务的社会化的信息通信网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的服务,而“所谓利用电力部门自建的光纤形成第四网络,在技术和业务范围上与现代电信网毫无二致”,并与融合的真谛不符。而李树翀表示,三网融合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而“四网融合”不应放在国家层面讨论。
无风不起浪,各方激烈批评正是由于一旦国家电网设想的“新型服务平台”得以成功实施,将对其它各方利益构成威胁,它意味着电信、广电运营商必须借助国家电网的通道才能达到最终用户。
对于这“最后一公里”争夺从来都是刺刀见红。李树翀称,电信各运营商都是抢着入户,因为一栋楼房,如有一家可能另一家就进不来,“线都没有,还谈什么业务”。不过,刘建明认为电信和广电运营商不会担心“最后一公里”的通道落在国家电网手上。他表示:“各运营商都可以通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接到百姓家里,他们自己投资也减少了。三网融合以后,老百姓想用谁的就用谁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价格与服务质量。”刘建明还介绍,国家电网也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用户,比如电表信息就是用GPRS、TD-CDMA来传输的,但由于配电自动化、电力安全生产等信息量较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电信或者电视的网络并不能满足电网的要求,所以需要再通过自建OPLC来满足电网自身的需求。
在融合的具体运作方式上,刘建明称,国家电网可以跟各种运营商协商,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同中国电信已经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各种合作的方式,目前,我们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共担费用实现双方资源已经共享”。刘建明把国家电网的光纤入户比喻成“一条高速公路”,但在上面跑什么车不是由建高速公路的人来决定的,是由开车的人决定,“我们希望运营商能使用这个高速公路”。
国家电网图谋
不过,国家电网的光纤入户在外界眼里却并不仅仅是“高速公路”,或许“铁路”更为恰当。虽然刘建明并不认同光纤入户与铁路的比喻,但根据国家现在政策,电信及广电通道建设需有专门的资质,而并非人人可建。
据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电网与其它三网的融合困难主要就是资质问题,此前国电信通旗下中电飞华已经开展了电信运营相关工作,但所获资质有限,以致业务多受掣肘。相对于电信、广电等运营商,国家电网丰富的用户资源是其优势所在,但相关牌照一直是国家电网的掣肘,而相关工作也仅能在智能电网的名义下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