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下,7月1日至9月15日,超过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的新阶段。
电能的跨经营区奔流,映射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释放的多重价值。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交易,意味着什么?
PART.01
更大的市场:实现电力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
7月1日上午,国网浙江电力当日调度值长詹文达一上班就打开调度系统查看负荷及输电通道情况。相比以往,今天有一笔新的电力“进账”——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60万千瓦电力,通过闽粤联网工程送至浙江。
资源小省、用电大省,这样的特点让浙江渴望一个更大的电力市场。
“浙江有三分之一的电是外来电。每年的第三季度供需最紧张,总需要‘增量’让供电留有余地。”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方建亮表示,跨经营区电力交易为浙江增购外来电提供了新通道。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就是电力跨越不同电网经营区实现“自由流通”。以往,电力交易大多在同一电网经营区进行,现在购电主体想买哪里的电都行。这种进一步打开市场通道的交易模式,正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生产组织方式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变。2024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跨区交易电量突破1.5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翻了一番。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核心的任务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电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表示,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是实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目标的关键路径,是促进电力资源大范围流动的核心实践,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标志。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提高了电能作为基础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在更大的电力市场中,市场机制如同精准的导航,让购售双方实现最优匹配的概率大大提升。
国家电网经营区内的华东电网与南方电网电力供需互补特性很强,4~6月南方电网供需形势偏紧,华东电网具备支援条件,7~9月则相反。“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更大范围开展,有利于利用区域间负荷特性差异,挖掘错峰互补效益,实现全国保供一盘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三部交易处处长吴敏介绍,华东电网在此次交易中成交高峰电力120万千瓦,相当于紧急投入两台满负荷运行的60万千瓦机组,保障负荷中心电力供应。
此次南方电网送华东互济支援交易计划7~8月全天增送电力120万千瓦,9月上半月全天增送电力100万千瓦,叠加前期已达成的广东送福建电力,实现闽粤联网工程200万千瓦满功率送电。其中广东送福建电量8.92亿千瓦时,云南、广西分别送华东电量6.26亿千瓦时。
“此前,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实现电力互济,年送电量20亿千瓦时左右,另有江城直流将三峡的电送往广东。此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取得重要突破——送受范围更广、规模更大、主体更多,既开拓了华东区域电力来源,又拓宽了南方区域富余电源外送范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一部主任汤洪海说。
PART.02
更统一的规则: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电力交易涉及买卖双方,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相比同一经营区内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更加复杂:涉及多家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主体的需求不同、各省份的负荷特性不同、各发电企业的发电能力不同,各经营区的市场交易组织流程也不同。交易员需要把众多需求的“点”,串成交易的“线”。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的操作复杂度呈“几何倍”增长——不仅要兼容不同省份市场设计和实际情况,也要统一计量、结算、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从事电力交易工作多年的汤洪海有明显的感受:这次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的组织速度更快了。
这种快,一方面源自市场规则的逐步统一,另一方面则源于前期多次跨经营区试点交易的经验积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方案》对跨经营区的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现货交易等诸多事项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方案。
在交易过程中,北京、广州两大国家级交易中心及各省区交易中心紧密协作,服务组织市场主体对接交易需求,为交易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在交易流程、平台交互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和尝试,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交易组织的所有流程。”汤洪海说。
今年,我国已开展多轮次跨经营区试点电力交易。3月,广西5270万千瓦时绿电送入上海,6月,华北、东北、西北和蒙西地区共3095万千瓦时绿电送入广东,并在5~6月南方电网供需偏紧时段,实现依托闽粤联网工程华东支援南方200万千瓦满送。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多层级电力市场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协同运作的市场组织和管理模式持续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市场平稳运作,有利于实现两大经营区的市场深度耦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姜楠认为,这能够为全国层面的制度和规则的规范化制定提供实践基础,推动电力资源的时空价值得以在更大市场上被发现和确认,并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PART.03
更活跃的主体:培育提升经营主体交易能力和水平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正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也让电力市场中的各个主体更加活跃。
此次交易中,国网上海、浙江、安徽电力根据负荷特性错峰提报购电需求,实现保供效益最大化,广东、广西、云南的发电企业等积极响应保供需求,根据通道空间足量达成交易,首次实现迎峰度夏期间闽粤联网工程南网送华东全时段满送,共同构建了“多买多卖”竞争格局。市场活力的引擎,正通过一个个交易主体驱动。
在送电端,资源实现更好“变现”。
国家能源集团广西公司各单位26个交易单元总计18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全面参与此次交易,获得成交电量1406万千瓦时。“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打通了新能源电量跨区域消纳的‘高速通道’,让广西富余的新能源电量输送至华东地区需求旺盛的用电企业。”该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发电资源的竞争力也在大市场中愈加凸显。“水电站出力受流域来水影响显著,这种波动性常限制我们在单一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特别是与负荷中心省份的直接对接,让我们能更高效地‘熨平’时空差异,实现‘丰水期高价外送、枯水期价值回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在受电端,无论是当下交易的省间市场协同,还是未来交易的拓展,购电主体的选择更加主动。
在此次交易中,国网华东分部开展省间市场协同、平衡协调工作,根据各省预测度夏分时段电力供需情况,统筹各省购电需求。“预计‘十五五’时期华东电网负荷增长在5%~6%之间,我们将充分利用全国互联电网,扩大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更好保障华东地区电力供应。”吴敏说。
“此次购电,上海、浙江、安徽几个省份根据电力需求各取所需,最终把购入的电全部‘物尽其用’,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上海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赵洪说。
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的前景如何?交易规模和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是重要方向。
“未来可进一步完善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交易,丰富品种,缩短交易周期,增加交易频次,扩大经营主体范围,提升交易规模等。”韩放认为,跨经营区电力交易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安全韧性。
绿色发展层面,跨经营区电力交易也将推动能源转型。“跨经营区绿电交易的达成,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姜楠说。
随着更多输电通道建设投运、市场规则的逐步完善统一、交易平台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可以大胆畅想,全国“电力货架”上将出现更多极具性价比的电能,电力用户能像“网购比价”一样进行挑选。每一千瓦时的电能跨越山海的高效旅程,都将是市场活力的澎湃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