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电网了解到,对于新建小区将直接使用OPLC。目的是利用OPLC可以免去其它电信、电视线缆的安装,使新楼总体造价更低,也减少了多种线缆维护运营的工作。而对于已建小区,国家电网将通过自改或与第三方合作改造相关设施,使之达到OPLC的标准。
刘建明称,整体上,电网与其它三网的融合工作也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整体进度与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建设情况相符。
而据2009年国家电网颁布的“智能电网”发展计划,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在2016年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争夺“最后一公里”
显然,家电网避开“四网融合”概念是有意错开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方的利益冲突,但其设想仍然遭到其它各方的批评。
杨培芳称,三网融合是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种不同结构、不同服务的社会化的信息通信网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的服务,而“所谓利用电力部门自建的光纤形成第四网络,在技术和业务范围上与现代电信网毫无二致”,并与融合的真谛不符。
而李树翀表示,三网融合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而“四网融合”不应放在国家层面讨论。
无风不起浪,各方激烈批评正是由于一旦国家电网设想的“新型服务平台”得以成功实施,将对其它各方利益构成威胁,它意味着电信、广电运营商必须借助国家电网的通道才能达到最终用户。
对于这“最后一公里”争夺从来都是刺刀见红。李树翀称,电信各运营商都是抢着入户,因为一栋楼房,如有一家可能另一家就进不来,“线都没有,还谈什么业务”。
不过,刘建明认为电信和广电运营商不会担心“最后一公里”的通道落在国家电网手上。他表示:“各运营商都可以通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接到百姓家里,他们自己投资也减少了。三网融合以后,老百姓想用谁的就用谁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价格与服务质量。”
刘建明还介绍,国家电网也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用户,比如电表信息就是用GPRS、TD-CDMA来传输的,但由于配电自动化、电力安全生产等信息量较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电信或者电视的网络并不能满足电网的要求,所以需要再通过自建OPLC来满足电网自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