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11月21日,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凉山上,气温已降至零下,植被早已被冬雪盖得严严实实。随着施工人员将500千伏普叙线最后一根接地线顺利拆除,标志着历时3年的±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川云4标段在全线25个施工标段中率先实现贯通。
由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800千伏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川云4标段横穿四川美姑、雷波两县,全长33.773千米,新建铁塔86基,1200余名电网建设者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巍巍大凉山深处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之歌。
长途跋涉挺进大凉山
2009年10月的一天,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首批60余名建设者远离家乡,踏进大凉山,开展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经过5天的长途跋涉,他们顺利挺进大凉山腹地。盘踞山腰的美姑县城,四面环山,横断山脉纵横千里,进山的道路比“蜀道”更险更难。
当年11月初,700余名基础施工人员向凉山集结,拉开了攻坚战的序幕。这里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而10月至次年4月为覆冰期,天气阴晴不定,一会儿大雾弥漫、大雨滂沱,一会儿烈日流火,真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比起天气,道路的不畅更让施工人员头疼。通往施工现场原本是一条路面不足两米宽的羊肠小道,后经施工人员加宽、加固,勉强可以通车。但车行路上,如“醉汉”般摇摆不定。“路宽刚好够一辆车通行的土路两侧,一边是岩石峭壁,一边是陡峭的悬崖,还经常有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挡在路上。一到雨天,雨后的山涧小溪会变成一条条湍急的流水携带着泥沙横贯土路,致使路面流水潺潺、坑洼不平,让人生畏。”经验丰富的项目部驾驶员张增说。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部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对于他们来说,这毕竟是一次没有先例的山区工程,第一次担此重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没有怨言,没有退却,有的只是服从与战胜困难的信心。工程项目经理刘云飞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一支支手电筒照耀着彻夜施工的兄弟;一声声响亮的号子伴着工人们沉重的脚步在山坡上踩出一条几公里长的运输通道;一条条索道向在高山上的作业点送去工具、材料;一场场大雨无情地淋湿了兄弟们的衣衫,冲垮了我们的道路,却没有浇灭我们的斗志和热情!”字里行间,安徽送变电人那种建设特高压的责任和使命感跃然纸上。
敢为人先鏖战大凉山
该线路川云4标段每基铁塔均重115吨,单基最重的铁塔重达229吨。近6万吨的施工原材料、铁塔材料、导线金具和设备如何进场?这个问题横亘在铁军将士的面前。“我们的人好不容易爬上去,山顶却根本没有存放塔材的空地。”年轻的项目常务副经理翟光林说。
起初,施工队找来一批专业马帮,可没过多久,马就因为不堪重负,死在半路。项目部技术人员在风雨中对现场反复勘察,最终决定采用双轨索道运输技术,通过一级又一级的索道把施工材料送到山顶。施工人员把这种运输方式形容为“蚂蚁搬家”,把这样的组塔称为“散打”。据项目总工刘旭光介绍,川云4标段共投入了6支索道队伍,架设了累计59千米长的20条索道,克服了传统运输的弊端,既有效地解决了山区运输难题,保护了自然环境,又提高了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