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急需制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以适应我国未来汽车社会的发展。“比如说我认为应该制定保障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不应该多头管理。如目前排放标准一个部门管,执法一个部门管,燃油一个部门管,油的价格又一个部门管。全世界都在强调,汽车要循环使用,但是我们的汽车报废法规是由另外一个部门管,这样的政策矛盾之处太多,应该解决。”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说在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初期,政府的主要精力是关注汽车产业自身的话,那么在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充分竞争局面形成之后,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汽车的投资、生产、销售等产业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调节能力。而汽车消费所带来的大量社会性问题,却是市场和市场主体所不能顾及的。在这个时候政府职能应该及时从汽车产业层面要提升到汽车社会,进行趋利避害的引导和调控。
从产业政策转向社会政策
——陈清泰谈汽车产业关注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10月29日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同时,大众汽车消费所带来的如环境、资源、文化方面的问题和困境越来越多,政府对于汽车业关注的重点应从产业政策转向社会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
陈清泰说,中国大众的汽车消费,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汽车产业的自身。近年来中国以远超各国的速度走向汽车社会,来势异常迅猛,以至于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没能做好准备。能源趋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停车困难等问题越来越绊住我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
他说,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实际上把汽车孤立地看做一个产业,停留在创造GDP、拉动经济增长的层面,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投资布局方面,对汽车消费增长引发的社会性变革,缺乏准备,对汽车大量消费之后的负面问题控制不力。
陈清泰认为,政府应注重研究制定有关汽车社会的公共政策,更好地发挥汽车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保障中国汽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陈清泰说,目前汽车社会政策制定有五大方面值得重视:首先是把汽车产业引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其次是城市的发展应该更加充分考虑汽车社会的因素;第三是要牵住汽车消费政策的牛鼻子,培育健康的汽车社会文化;第四是要制定和实施汽车能源战略;第五是要制定和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
他举例说,正是由于缺乏规划和引导,中国目前汽车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非常不合理,中国轿车的排量、尺寸的平均值比欧洲和日本的水平还要高。耗油量高的豪华车、SUV车超高速发展。小排量汽车比例则远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2010年中国新上市乘用车的平均油耗分别比2008年欧洲高18.3%,比日本高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