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在该机制框架下,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成功达成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亿度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当地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南方区域支援华东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华东与南方区域电力供需互补性强。预测显示,7-9月华东区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电力平衡形势紧张,国网区域内其他送华东通道已达极限,保供压力凸显。“南方电网经营区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区具备富余电力外送能力。”南方电网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王坚说,“新机制的建立,为高效匹配电力供需、实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打通了关键路径。”
本次南方送华东市场化交易送受范围广、规模大、周期长、方式灵活,既开拓了华东区域电力来源,又拓宽了南方区域富余电源外送范围。上海、浙江、安徽根据负荷特性错峰提报购电需求,实现保供效益最大化,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积极响应保供需求,根据通道空间足量达成交易,共同构建了“多买多卖”竞争格局。交易计划7至8月全天增送电力120万千瓦,9月上旬全天增送电力100万千瓦,叠加前期已达成的广东送福建电力,将实现闽粤联网工程200万千瓦满功率送电,这也是该工程自投运以来连续满功率送电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广东送福建预计8.92亿千瓦时,云南、广西分别送华东6.26亿千瓦时。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陈玮说:“此次南方送华东电力交易的成功组织,不仅助力了今夏华东区域的电力供应保障,更是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成功实践。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平台交互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推进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积累了有益经验,朝着年内实现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主任周星告诉记者,“水电站出力受流域来水影响显著,存在天然的丰枯期波动。过去,这种波动性常限制我们在单一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跨经营区交易,特别是与负荷中心省份的直接对接,让我们能更高效地‘熨平’时空差异,实现了丰水期高价外送、枯水期价值回补。”
两大电网携手推动跨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展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长期以来实行“西电东送”战略,跨区跨省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开展多轮次试点交易。3月,广西5270万千瓦时绿电送入上海,6月华北、东北、西北、蒙西3095万千瓦时绿电送广东,并在5-6月南方电网供需偏紧时段,实现闽粤联网工程华东支援南方200万千瓦满送。
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共同组建工作专班,密集开展多轮次协商,联合制定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政府主管部门批复,为两网互济交易进一步奠定政策基础。该《方案》明确,跨经营区交易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南方总调联合组织,包括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绿电交易、现货交易等交易品种。两网交易平台将建立信息交互接口,实现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市场成员将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当市场成员存在跨电网经营区经营或交易需求时,无需再前往另一方交易平台注册,可直接通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将注册信息推送至另一方交易平台,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南方总调现货市场处经理助理刘起兴介绍,跨经营区现货交易机制遵循经营区内“耦合”、跨经营区“联合”的原则,是立足两网经营区实际、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合理选择,国际上也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南方总调已会同国调中心研究制定了跨经营区现货交易建议方案,完成了交易组织流程和技术系统联调,跨经营区现货交易具备开展结算试运行条件。
接下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等将结合市场需求,提高交易频次、完善交易机制、创新交易品种,助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黄雅熙 吴淑美 许喆 廖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