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讯: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在促进专利、高价值创造、高效能运用、高强度保护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在推动专利产业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央企首个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连续三年专利交易量、专利交易额增长率超25%,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专利开放许可的央企,是目前央企发布开放许可专利数量最多、成交金额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企业。
发起成立央企首个产业专利池,截至2023年底。南方电网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授权数46203件、海外授权101项,累计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转让)1811项,交易额8931万元。
近三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22项,彰显公司科技创新“硬实力”。
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
什么是专利开放许可?
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权人自愿将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对所有主体开放,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一种新型专利许可模式。
为更好发挥专利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南方电网公司主动探索,打造专利开放许可“试验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央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是目前中央企业中开放许可专利数量最多、交易金额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企业,累计发布开放许可专利182项、成交26项,累计许可金额为619.41万元。
通过专利开放许可,“以点带面”打造协同创新、产业融通的发展新格局。2022年,公司促成“蓄电池核容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等5项开放许可专利成交。这是自2021年新专利法引入开放许可制度以来,国内首单央企开放许可专利达成交易。这种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的利益最大化专利技术分享模式,让南方电网优质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以往有的科技项目没有明确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对科技成果的贡献度。在后期奖励分配时,无法精准量化地进行分配,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要想让科研更有活力,科研人员发挥更大效能,科技项目‘成果知本券’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南网科技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麦晓明告诉记者,“成果知本券”是一种科技成果收益权属的内部凭证,通过对职务科技成果贡献度进行量化确权,把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量化为知识资本。
南网科技公司“智能无人作业装备体系”项目
该项目采取了“成果知本券”这一新型激励方式,从立项阶段就启动对项目成员贡献度的量化。在成功获得南网科技公司“金牛”奖后,根据量化明细对项目成员进行了奖金的分配。
“通过这种中长期激励手段,真正体现了‘知产’的价值,让‘知产’变成了‘资产’,让‘专利’变成了‘红利’。”麦晓明说。
发挥专利牵引和枢纽作用
“以前,我们往往等到技术研发结束后再参与专利申请工作。但是很多技术人员不了解专利申请,导致许多很好的专利技术被埋没。”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项目经理、南网科研院一级拔尖技术专家郑金说,“现在,我们在技术培育初期就会介入,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专利培育服务,让专利培育变得专业化、产业化。”
为了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央企首个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效整合产业创新资源,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池,旨在推动产业技术共享与转化,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利风险防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专利好比一个桥梁,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纽带。产业专利池好比融合产业链上下游专利‘水源’的蓄水池,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产业链创新资源,推广现有技术,避免重复研发,促进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郑金说。截至目前,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池加盟成员共有33家主体单位,专利池涵盖数字电网技术装备、储能、无线传能等领域,共计251项专利。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圈”
海外专利布局是技术“出海”的基石,做好海外市场知识产权布局,不仅为企业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保驾护航,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公司海外专利布局成果丰硕,PCT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2023年PCT专利申请增长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