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网运行环境不断变化,电网负荷日益增加,电力市场运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再加上各类风灾、水灾、冰灾、热浪、地质灾害等对电网的影响,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为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智能电网调度理念,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可以实现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一体化的管理,提高电网运行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1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1.1自愈性
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自愈性是一个突出特征,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当电网受到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损害后,只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少量的干预就可以将电力网络中出现问题的元件隔离开,不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过大的影响。当局部网络运行异常或者电力元件运行异常时,智能电网可以自行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尽快恢复电网运行。
1.2兼容性
智能电网兼容性指的是其可以和微电网、分布式电网并网运行,可以实现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接入,可以和包括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储能装置或电源一起使用,满足用户多样化电力需求。
1.3优质、高效
智能电网中引入了先进的信息监控技术,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了智能电网的高效、优质运行,降低了电网运行维护成本。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层面也变得更加广泛,不仅对电能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电能的多样化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智能电网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被提出的,通过接入智能电网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而且可以达到电网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智能电网调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电压等级过于冗杂,电网规划不科学,使得输变电设备的电能输送效率不高。随着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新能源并网发电的崛起,对电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已迫在眉睫。
(2)缺乏完善的电网测量基础数据,所测量的数据准确度较低。传统的调度模式中,电网的日常操作或电网的维修,都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并且需要手工对检修部位进行记录,但这种处理方式人为因素较多,若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则处理难度较大,而且耗时力。
(3)现有的调度技术系统平台还不够完善。智能电网的大力普及,不仅会使电网规模扩大,而且需要维护的设备也在逐渐增多,原有的技术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对技术系统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4)电厂和电力用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由于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各地区所开设的电网公司在服务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到位,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因此,在智能电网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原有的发电体制进行改进,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分析
3.1合理配置现行电网电压等级
(1)分析各类变电电压组合的短路电流,对配电网短路电流进行限制,简化配电网络中的电压等级,提高配电效率,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
(2)对变电层次进行进一步的简化,提升低压配电网络的电压等级,提升电能输送功率,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降低线损率,为用户输送更加优质的电能。
(3)随着智能电网的日益普及,需要重新对我国的电压等级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电网效益的最大化。为了防止电压等级过渡过程中影响电网的可靠性,可以通过装设联络开关的方式,实现新老配电网的并列运行。
3.2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
(1)硬件基础。硬件基础主要为传感设备和监测设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主要安装在变电站端输变电设备的各个部位上,以实现站端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