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当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境况毫不为过——一边是制备技术研发不断成熟,呈现出资本热、学术热;另一边是规模化应用频频遇冷,产业化发展亟待突破。然而,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这种境况有望很快被打破,石墨烯产业化正步入黎明前夕。
据近日举行的中加石墨烯产业及应用研讨会透露,尽管石墨烯产业化面临技术、市场、成本等问题,但利好的是石墨烯有望入选“十三五”新材料重大专项,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也将在“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占一定位置。
无独有偶。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由于受制备和应用技术的制约,石墨烯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产业化,但前景可期。
据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预计,目前全球石墨烯年产能达到百吨级,未来5-10年将达到千吨级。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其中中国占比50%-80%,将在全球石墨烯产业中起到主导和核心作用。
“新材料之王”的魅力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我国政府对于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和重视,尤其是2015年以来对石墨烯的政策更是明显加码。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制订石墨烯等专项行动计划,组建碳纤维、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产业联合创新中心。5月和10月,国务院分别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了石墨烯产业“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的发展目标。
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下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
今年5月,备受业界关注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正式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
业内预计,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今年9月将正式成立,同时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将正式运作。
产业化为何频频遇冷
可以说,在石墨烯被发现及优越的材料性能被认可之后,其被业界追捧的程度可用“无与伦比”来形容。然而,与之上游研发热、资本追逐热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下游规模化应用却频频遇冷。
“目前,石墨烯行业存在冷热不均的局面,一是学术界、资本界、媒体的热与产业界的冷;二是政府招商的热与落地配套政策的冷;三是中国群众式的热和发达国家注重长远的冷。”在中加石墨烯产业及应用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表示。
据肖劲松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申请石墨烯领域专利2200多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0多所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涉足石墨烯研究。
他分析称,当前石墨烯产业化存在技术、市场以及成本三个主要问题,比如关键性技术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下游应用领域研发落后,产业应用技术缺乏指导,前期研发投入资金量大且周期长等。
对此,肖劲松建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应设立石墨烯发展专项计划和专项基金,将石墨烯确定为战略性矿产资源;打通应用环节,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加快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材料标准、应用标准等标准规范;做大做强采、选、冶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集团,建立石墨烯产业基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石墨烯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