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业界期盼已久的储能行业的春天终于迎来曙光。
6月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通知》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明确了电储能设施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政策规定,无论是在发电侧还是用户侧建设电储能设施,均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或与发电企业联合,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对政策的出台表示欢迎,认为“意义很大,推动储能行业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确定身份很重要
“这一政策确立了电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合法地位。”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牟镠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身份很重要,能够推动储能市场的发展。以前储能没有身份,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设备由电厂来使用,但现在则明确了电储能可以接入电网。如果没有这种身份,电网就无法找到依据接纳电储能接入电网。”
据记者了解,储能技术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在电力调频市场上参与生产的优秀能力,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储能参与调频市场的制度。
比如美国,早在2007年就确定储能身份,规定储能可以作为非常规电源接入电源。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颁布的2007年第890号法令和2008年第719号法令,使全国的独立系统运营商对其调节和作业程序进行修订,从而允许储能进入批发能源市场。
但在国内,储能由于不具有市场主体地位、补偿机制不明确、调度经验缺乏等原因,一直未得到长足发展。在“三北”地区电网中,AGC调频电源几乎全部为火电机组,优质调频电源稀缺,对风电的开发利用形成制约。明确了身份即打开了市场应用的大门,随着示范项目的推进,储能将名正言顺地参与到辅助服务市场中。
不过,这一《通知》对“三北”地区化解居高不下的弃风顽疾,效果究竟有多大?
“在消纳弃风上的作用,短期内应该不是特别大。《通知》只是定调,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路径。为化解新能源消纳打开了一扇门。至于后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要看储能的成本能否降下来。这也是储能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牟镠峰进一步表示。
市场来决定采取何种储能技术
《通知》中提出,“三北”地区各省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
关于这5个示范项目的遴选,“将会是下面来申报,市场来决定,应该各种储能技术都会包括。”不少采访对象对记者说,“政府搭建起平台,企业来具体执行。国内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各种技术应该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