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做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政府补贴已越来越像一剂麻醉剂。
例如比亚迪,年报显示,该公司2015年收入为406.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板块收入193.4亿元,销量为5.8万辆(含K9电动大巴),同比增长208.13%。年报显示,比亚迪2015年营业外收入中的政府补助为5.81亿元,还没算上央地补贴。由于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不一,因此无法精确计算出比亚迪去年依靠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多少补贴,据第一财经日报估算,比亚迪去年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预计超过36亿元。
再如客车行业的领头羊金龙汽车,2015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25.21%,这其中新能源客车业务为业绩助力最大。今年1月,金龙汽车前任董事长廉小强曾公开表示,公司新能源客车销量同比增长500%。
由于金龙汽车尚未发布年报,其去年全年获取的新能源补贴数额尚不得知。不过其三季报的披露显示,其预收账款期末余额8.51亿元,较期初余额增加了4.56亿元,公告表示“预收账款增加主要是本期预收新能源车补贴”。值得注意的是,3月29日金龙汽车旗下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离世,此后两天廉小强辞职,一周后被爆出廉小强正接受组织调查。苏州金龙副总经理黄书平以“联系公关负责人”为由挂断时代周报记者电话后,再未接听电话。
左手卖给右手的游戏
为拉动当地经济,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有着极大热情,成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二阶段的最显著特征。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全国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多达30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总规划产能超过300万辆。
“骗补是行业潜规则,地方政府靠补贴吸引企业落户拉动当地投资,企业借助政府补贴美化财务报表,进一步融资做大规模。”4月17日,金华青年汽车一位前工程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青年汽车曾在北京奥运会公交车采购招标中中标1000多台。
地方政府的补贴支撑了企业的财务,获得的资金又用来购买设备,从而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几乎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浙江拥有包括吉利、众泰、万向、康迪在内的一批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从整车、关键零部件到充电设施制造与建设、示范运营等环节,都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2015年,浙江省新能源整车产量约为7万辆,占全国1/5。
杭州还获得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权,政府主打的是环保牌,从2016年起,杭州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购(杭州在2014年开始汽车限牌),也不再限行。
杭州在2010年开始推行新能源汽车,2013年推广新能源汽车3680辆,纯电动客车主要采购自万向集团和青年汽车,纯电动出租车主要采用众泰朗悦、海马普力马两款车型。
除客车领域,在杭州市的主要路段和地铁公交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有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微公交”站点。用户办理一张使用卡,即可刷卡取车,2人座的价格是20元/小时、4人座25元/小时,另有日租、周租、月租、年租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