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解决贫困无电,控制气候变化,“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3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与会人士就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进行了讨论。未来,这一以“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为实质的能源互联网,或将一些美好的智能生活想象变成现实。
不用等“风”天天“蓝天”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和扬尘。雾霾天成为呼吸之患,靠“等风来”的“蓝天”并非长久之计。
要从根本上治理还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有关专家指出,这些问题的破解,是全球能源互联网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引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介绍,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00亿吨标煤。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年均12.4%的增速,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可以提高到80%左右。化石能源将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
未来,我们或不必担心过多的用能而增加碳排放。据测算,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实施,可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有效解决我国经济下行、雾霾上行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刘振亚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未来1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5个百分点,将有力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用上来自北极和赤道的电
目前,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高,而煤炭、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丰富地区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因此,用电主要通过就地燃煤或者通过特高压进行西电东送、北电南送。
“全球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让人有无穷想象空间。”联想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童夫尧说,未来有一天,也许我们能用上来自北极和赤道的电。
这一想法并非没有基础。从世界清洁能源资源分布来看,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一极)风能资源和赤道及附近地区(一道)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构想,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到时候,用上来自北极和赤道的电将可能成为现实。
“从北京到美国坐飞机要十几个小时,但在以特高压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高速公路’上,电可以实现一秒钟跑30万公里。”刘振亚说,未来将实现能源生产、配置、贸易的全球化。
他说,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亿、2.4亿、1亿千瓦,需要在全国优化配置和消纳。
而由于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可以想象,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到那时,弃风、弃光的现象成为历史。同时,终端用户面对来自全球供给的能源,将会有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