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最近媒体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进行了专访,主要谈了谈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事。
他对此评价相当高,称某种意义上比“两弹一星”还重要。顺便还进一步阐发了对核电、风电、光伏、储能技术、输电技术的看法。一句话:该上山上山,该下水下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比“两弹一星”还重要
记者:您如何评价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宏大构想的战略价值?
何祚庥:我很赞成这样的战略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非常深刻的一个战略,这件事情不仅是为中国解决能源问题,也是为世界人民尽到一份责任,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比“两弹一星”还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长远,未来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会有很大潜力。
记者:在具体推进时,有哪些策略需要明确?
何祚庥:这是一个宏大的战略,要做到世界各国都满意,确实不容易,而且不是说制定一个规定就可以势如破竹了,在推进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很多的政策、体制问题,但是我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前途是光明的。
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具体怎么实现?首先要有个全局性的创新纲领,通过创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一些难题和挑战。因此现在还不适宜太高调,中国要扎扎实实做好准备,等我们解决了若干重点技术难点,做出初步的样板以后,再高调宣传。
首先要敢想,关键是思想要解放一点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贯彻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具体到全球能源互联网,该如何创新?
何祚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需要有战略思想,关键必须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包括理论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
首先要敢想,关键是思想要解放一点,能干不能干研究了以后再说,但是思想要到位,一定要先看到,然后才能具体地操作,才能创造新技术,通过研究推动产业逐渐由小变大变强,而不是简单采用现成的技术,因为现有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全世界的能源互联网。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大工程思维的问题。钱学森当年就说过,工程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想法,有了想法,提出来的实践难点,都是可以解决的。
钱学森教授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有需要建造一个跨度为20公里的大桥,这在工程上,当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但如果的确有这种需要,那还是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来具体解决这一难题的。
这里还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当他提出这一问题时,我正好在座。那时,我就说,钱教授,这一设想未免太大一些,是不是可降低一些,改为10公里?钱老回答说,“不!只要真有需要,那还是可以想出具体实施的办法的。”
其次,具体推进还要考虑很多实际问题,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不能异想天开,敢想以后还要脚踏实地,才能变成可以操作的事情,但一定要善于对现有技术提出重大创新和突破的要求,这种思维非常重要。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
记者:在落实这一宏伟战略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何祚庥: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要明确,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不是由煤电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