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挑战:规模储能系统在输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储能电源的合理规划、储能系统与现有电网之间的柔性连接技术、先进的控制调节技术以及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等。电力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高,传统上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实地可靠性测试和试用才能通过电力用户的最低标准,而现有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时间短,导致产品规模生产前定型周期长;而且储能产品的方案设计成熟度、可靠性与一定的规模化直接相关。电力行业的这种情况使得储能技术产业化道路漫长。
政策机制挑战:针对储能的政策出台有难度。由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均能从储能的应用中受益,因此政策针对哪一方出台机制尚没有明确结论。另外应用场景的不同会对以上各方带来收益的较大差异,储能的经济价值难以计算。
对策与建议
从国内外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除抽水蓄能和铅酸电池外,其他电力储能技术都没有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水平,在研发和示范应用方面还需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最近几年为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国各种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工作比较活跃,但前期投入和技术积累比较薄弱,距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国家应注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储能技术的支持,引导和支持各种新型储能技术与新能源、电网的同步发展,鼓励、引导和推动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加快实用化进程。具体建议如下:
全盘考虑储能与电力系统规划
将电网规划与电源发展对接,储能规划与电网、电源发展对接,按照实现整个电网系统安全运行和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规划新能源发电和电网输送线路的同时,应提出相应的储能解决方案,明确储能发展的规模和建设区域等。实现整个电力链条的发、输、储统一融合。
出台系列财政激励政策
储能作为新兴产业,在其起步阶段国家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激励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行业急需峰谷电价政策、合理补贴支持政策和研发激励政策,行业政策制定部门应调研制定并实施峰谷电价、储能电价,用以补偿储能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税收方面对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给予优惠。在满足储能建设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储能行业的激励环境,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加大对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示范的支持
发展储能技术的研究应超前于需求发展,不能等到出现瓶颈的时候再考虑加大投入。由于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储能技术完全胜任各种应用领域的要求,因此应该开展技术经济性评估,加大对有竞争能力的经济性、安全性好的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在示范项目中,要结合考虑各类储能技术的性能,在全面评价基础上,根据具体用途选用合适的储能技术。将储能技术工程化以及应用示范列为“十三五”重大工程和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规划。电网公司是示范项目的重要组织者和建设者,国家主管部门应要求并支持电网公司组织多个示范项目,技术来源应以国内企业为主,主要支持国内自主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