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会议提出“微观搞活”,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对于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我们知道,人类能源产业正在向分布式供电体系转变,我国电力体制向市场化转变。完成这两个转变,必须发挥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然而,企业运营成本高,是遏制中小能源企业生存发展的沉重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在企业运营成本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强制参与企业一次分配比例过高造成的,税收成本、金融成本、员工社会保障成本,已经成为中小能源企业的三座大山。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会议指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 ‘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我们期待,这些政策早日落到实处,为民营经济注入实实在在的活力。
第五,会议提出,“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这将倒逼全行业创新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电改的六个配套文件,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说,2016年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电力体制改革改来改去,宏观上如果不能改善大气环境、微观上如果不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就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我们这代人就无法向后代交代。
平心而论,比起世界上很多国家,我国平均电价水平并不高,在能源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电价进一步大幅下降的余地并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电价中,损耗过高、管理成本过高、调峰成本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央电改九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开电力市场,通过竞争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率。可以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中发九号文的再次重申。
降低电价,无疑要减少每个电力参与者的收益。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谁掌握了更新的技术,谁拥有更科学的管理水平,谁拥有更强大的企业文化,谁就能在低电价下仍然闲庭若步。这就倒逼产业的每个参与者,无论是拥有数千亿资产的国有发电和供电巨头,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都把精力用在练内功、降成本、提收益上。这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也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初衷与目的。
(作者系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