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夫金在2012年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是首次从未来学的角度建构未来理想能源生产-配送-消费价值链,并且里夫金首次在书中提出“免费能源”的概念,非常具有吸引力和颠覆性,十分符合大众传媒的偏好。但是,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能源互联网定义。而且,根据里夫金在书中对于能源互联网的情境描述,能发现其对于能源的理解过于理想化,仅仅设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能源情境,没有考虑如何优化存量能源资产,也没有在书中给出如何实现其描绘的零边际成本能源乌托邦的过程路径。因此里夫金的最大贡献在于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由一个恰当的人,提出了一个恰当的概念,至于概念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学术界、产业界、政策界、投资界共同努力。自从2012年里夫金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以来,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中国已经产生了多种流变,不同的概念都反映了中国能源界对于中国能源发展方向的不同思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国务院“互联网+智慧能源”
国务院在国发40号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意见表示要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国务院将能源互联网概念置于整体“互联网+”国家战略的统筹计划之下,意图通过能源系统的智慧化、扁平化、融合化、分布化发展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局部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2、全球能源互联网
国家电网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旨在实现跨国跨洲的电力网络互联,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全球调配,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的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
3、信息物理一体化能源互联网
从信息技术角度建设信息物理一体化的能源生产-配送-消费网络,以能源路由器为枢纽,在信息的精确指导下实现能源的精准配送和消费。信息物理一体化能源互联网概念立足于美国2005年提出信息物理一体化(CPS),具有相当的前瞻意义,而且同智能电网概念相辅相成。
4、微电网能源互联网
微电网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核心在于坚强智慧的微电网,微电网能源互联网是由多层次的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子系统)互联而成的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共享网络。相对于大电网而言,微电网是一个完整的单元,从大电网的角度看,如同电网中的发电机或负荷,是一个模块化的整体单元。另一方面,从用户侧看,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自治运行的电力系统,它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微电网能源互联网概念非常契合能源系统未来的分布式生产、互动化消费、随机性管理的特点。
5、用户侧能量互联网
用户侧能量互联网同传统的能源互联概念略有区别,用户侧能量互联网的愿景:基于能量信息化的能量O2O与C2C/C2B能量运营。用互联网商业模式盘活能源基础设施重资产,盘活存量能源资产。用户侧能量互联网概念提出能源和能量的分离,即通过动力电池或者储能电池的物流运输网络实现能量的流动,将电力生产、电力配送、电力消费解耦合,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互换互用、即插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