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认为,上一轮电改至今已有13个年头,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各界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诉求越来越高。选择这个时间重启电改,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不是简单“分蛋糕”
从目前情况看,售电公司好像都是要“分蛋糕、抢市场”,但新一轮电改的目标却不是简单的“分蛋糕”。
纵观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各国改革的模式、路径与其经济体制、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等密切相关,不存在某一种固定模式。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格局和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只能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
曾鸣指出,本轮电改的关键不在于电力企业的拆分重组和盈利模式的改变,而在于新型电力治理体系管理框架的顶层设计,其中政府能否在改革的政策激励和法治环境设计上有所作为至关重要。政府在改革的顶层设计阶段,对于如何运用市场杠杆,如何用“看得见的手”对市场化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监管等进行设计、建立和引导,必须发挥主导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参与改革的市场主体将如何获取红利?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是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增强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发电量和收入利润;二是电网企业将改变传统盈利模式,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使得电网企业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三是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带来新的盈利机会;四是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激发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充分保障用户的权益;五是电力用户用电更加便利,工业和商业电力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增强了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带动供电服务质量的改善,用户权益可以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