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实事求是讲,满足国家电力需求更关键在于电网,主要是通道的建设落后于电源的建设,使很多电力产能无法释放。如果新能源不能发挥实效,不如在规划时更多建些利于新能源送出的如通道、储能等配套项目,确保那些列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按规划建设、按规划发挥效能。
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相关单位正紧锣密鼓编制“十三五”各类规划,作为一名电力行业从业者,笔者认为,作为五年期的电力规划,“十三五”电力规划要切实从客观供需出发,最大程度接近实际情况。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下:
未来五年我们需要多少电
2014年我国人均电力消费已达4000千瓦时,这已是个不低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电力产品的过剩时代已经来临。当前,世界范围能源产品及大宗商品大幅降价,未来五年中国发电量的低速增长将成为电力发展的新常态。
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用电量40650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74%),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用电量6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这说明未来电力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来拉动,而第三产业来拉动不会像过去那样强劲。从2015年一季度数据来看,趋势更为明显。来自中电联数据显示,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7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第二产业用电量1230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8%;第三产业用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
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按一般人均GDP、第三产业规模和城市化率等指标衡量,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而工业化后期的电力增长弹性系数约为0.5,如果GDP按7%考虑,电力消费增长约在3.5%。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央已有明确的定论,考虑到2014年发电量增长3.8%客观事实及今后节能减排的影响,“十三五”期间发电量年均增长3.2%比较贴近现实。按此计算,到2015年末我国发电量为59167亿千瓦时(2015年按3.5%计算),到2020年末满足社会需求的发电量不会超过7万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