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华北、华东两大区域抽水蓄能电站效用未充分发挥,电站建设滞后、调度规则缺失、电价机制不合理、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是主要制约因素。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华北华东区域抽水蓄能电站运营情况监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了两大区域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现状。
对于上述问题,《报告》分层分类提出了监管意见,旨在以点带面,促进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抽蓄电站)科学合理发挥效用。
电力系统安全性、经济性要求提升
抽蓄电站发展滞后令人担忧
截至2014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抽蓄电站23家,装机容量2151万千瓦。本次监管选取的华北、华东区域,抽蓄电站共14家,占全国60.8%;装机容量1133万千瓦,占全国52.7%。
“总体来看,华北、华东区域抽蓄电站基本满足电网安全运行需要,一定程度上减少弃风、弃水,促进了节能减排,对电力系统的整体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报告》对两区域抽蓄电站整体效用的发挥给予了肯定评价。
例如,在顶峰填谷及调频调相方面,华东区域抽蓄电站能够提供高峰发电能力706万千瓦,低谷抽水能力733万千瓦,理论上最大调峰能力可达1439万千瓦,占2013年华东区域平均用电峰谷差(3838万千瓦)的37%,对电网峰谷差压力起到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