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4月,本应该阳光明媚、柳绿花红,但京城时而灰蒙的天空遮蔽了往日的阳光。2014年,在稳增长和雾霾治理的紧迫形势下,我国拟建设12条治霾跨区送电通道。
在一个天空飘着淡淡雾霾的下午,记者来到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张书豪的办公室,与这位有着32年电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电网人,就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交直流特高压电网的关系及“走出去”等问题进行专访。
记者:3月27日,国网公司召开蒙西-天津南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动员会。这是能源局拟定的12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之一,同时,能源局发文同意锡盟煤电基地、大唐锡林浩特电厂等7个煤电项目作为特高压的配套项目。请您介绍一下蒙西-天津南特高压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张书豪:受国际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处在中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节能降耗,二是走能源建设道路。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我国需要节能,节能需要技术创新,而目前创新发展投入太少,走降耗路太长、太慢。近十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能源建设的路子,实现了装机富裕的目标。但从长远看,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依然紧张。
在能源建设的同时,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用风、光、水、核电来解决用能紧张局面,但大部分风、光、水电资源不在中东部负荷中心;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只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贫铀国家,铀是国际战略物资,完全靠进口是不现实的。
重视这个项目,是中央认识到特高压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技术,以战略眼光和宽广胸怀,从国家和民族大业角度发展特高压技术。
记者:有消息称,德国正在争取数十亿欧元拨款,拟建4条特高压。近年来,我国支持鼓励能源、电力企业“走出去”,但国外的电压等级与我国有较大差异,在海外项目建设中,中国企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张书豪:电压等级不是大问题,从技术上调整绝缘配置就可解决电压等级问题。
中国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快自身特高压建设,让国际上看到我国特高压建设与发展成就和能力,在安全性、经济性、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国际上认可了,就可推动“走出去”。
记者:您认为交流特高压应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张书豪: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进行设备优化,探索设备模块化方向;三是希望从民族大义角度,去考虑特高压这项世界领先技术。
要更好地“走出去”,在建设好、运行好特高压电网、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资源优化能力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交流特高压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更快、更好地发展。
要加大设备制造创新、设备配件制造,特别是绝缘化问题。进行设备优化,向模块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国际化要求。因为,走出去涉及设备运输问题,大型输变电设备将制约“走出去”的步伐,装备小型化、模块化,可促进“走出去”,希望加快研发探索。同时,不断降低成本,为“走出去”获取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