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化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有几个基本判断。
重新平衡能源体系。说到重新平衡能源体系,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是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将会打破原有的能源体系。过去,能源体系是稳定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压力和化石能源的枯竭,逼迫人们选择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与其高昂的设备和人工成本相关,使得其只能是火电的一个有限的补充。传统电厂具有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电厂无法替代的作用,传统电厂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电力,即使在无风或阴天的时候保证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目前只能通过调节性强的传统电厂来加以弥补,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那么,当燃煤日渐枯竭,环境容量日益饱和,可再生能源必须要成为电能应用的主力军时,便对电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引进的是综合能源利用体系,可以用大储能系统,也可以用分布式储能方式。大储能的方式广泛采用抽水蓄能的方式,分布式储能的方式广泛采用的是诸如电动汽车的蓄能。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最终实现的是,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大量使用后的不稳定的电网重新平衡过来。这种平衡不仅包括电能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同时还包括新能源大量使用后,过去的可控的电源去满足不可控的负荷,转变为电源与负荷双不可控。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以及预测预报、储能、虚拟电厂、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一系列智能电网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化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储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众所周知,中国水电以三峡为地标,而三峡是储能的最典型代表。由于电能的发、输、供、用的瞬时属性,无法大量地存储。因此,只能通过加强消费侧的负荷预测和信息收集,传输到生产侧,实行动态的平衡。当然,这种自平衡的水平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储能技术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重点。基于电能在不同时段的生产成本不一样,我们也发明了抽水蓄能电厂。这是一种集中式的储能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能不能大量存储的问题。然而,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建立一个这样的抽水蓄能电站,成本是很高的,修筑大坝,购置设备,聘请人员,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是持续的,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
电动汽车是未来储能的主力军。随着交通燃料的升级换代,电动汽车将逐步取代燃油车。国内某型号电动摩托车都已经实现了充一次电,从西安跑到了郑州,整整一千多里路。而电动汽车的数量是日益增多的。
要让全国的电动车自动成为智能电网的储能体系,就需要设计一种利益共生的机制,保证这些电动汽车主人有动力,在利己的同时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