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认为,到2050年,全球将基本建成能源互联网。
但现阶段,由于能源互联网所依赖的智能电网尚未普及,分布式发电、储能和需求响应等均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同时,新能源产业也尚未形成足以承载能源互联网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新能源产业尚未在动力能源领域形成替代优势。在主导能源发生更迭之前,能源产业彻底蜕变为能源互联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目前能源互联网只是“看上去很美”?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创造了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联动)这一崭新的市场交易形式,也为能源在实体与虚拟间流动、企业开展能源O2O业务提供了平台。
去年9月,中国石化与顺丰速运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主要在O2O业务、油品销售、物流配送、交叉营销等方面展开业务合作。中国石化覆盖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网络和顺丰速运的物流网络相互连接,大大增加了双方网络的覆盖面积,形成了“1+1>2”的集群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互联网支付功能及加油站自助加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现实基础上,油品销售成为O2O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许仅是时间问题。届时,即便石油仍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但由于互联网有对传统行业强大的“改写能力”,石油企业或将彻底“退居幕后”,在极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高效、多元的服务。
沿着能源企业清洁发展路径,或许我们将有机会见证人类文明的再一次跨越。
(本文作者介绍:来自中国石油业内人士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