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博看来,持续扩容的公共充电桩将成为庞大未来撬动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增利点和资本。“现在不少顾客在购买新能源车时,充电桩问题仍是最大的顾虑。通过建设充电桩,我们能打消顾客的顾虑,还可以参与到产业链的下游。”
不同于庞大的“曲线救国”路线,另一家以社会资本身份进入的北京富电科技公司则在大举扩张自己的版图。1月19日,国内首个核心商圈的智能充电桩集群在华贸中心落成,一共包含两座地面光伏充电站和两座地下充电站,共100个充电桩。而这只是富电科技在北京布局的第一批充电网络,今年公司将在北京建成200家充电站,提供3500个充电桩。在北京之外,以变电箱产品为主的山东特锐德公司同样在去年7月宣布斥资6亿元打造无桩充电“智能汽车群充电系统”,并表示将在两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0万个智能汽车充电终端。
“2015年将是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桩市场的一年。”近日,市发改委副主任高朋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北京目前建成的1500个公共充电设施仍以北京电力公司建设为主,这一布局今年将迎来较大改变。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将给予所有符合条件的、对外开放的公共充电站建设30%的资金补助。
【遇冷】
城区电动出租车“转战”郊区
一方面是社会资本对充电设施参与热情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充电难”仍未破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积极性。
去年年底,市交通委宣布,500辆市区电动出租车将正式投入运营,不同于此前郊区小范围运营的电动出租车,他们将和传统出租车一样,全市通行。记者从北汽新能源了解到,目前已经向银建公司交付了100辆车,而其余400辆车仍未上路。
“我只能在东环北路的一家4S店‘借电’。”去年年底最后一天换上了一辆电动出租车,开了十好几年出租车的“的哥”杨师傅成为北京首批城区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司机之一。车子上路近一个月,杨师傅坦言,开上新能源车让他“心里挺美”,可找不着充电桩却又觉得“束手束脚”。
杨师傅家住亦庄,开的是辆北汽新能源EV200,由于自家小区装不了充电桩,他寻遍了亦庄开发区内的主要街道,在盛北街2号院找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公共充电站,最初10个快充桩和20个慢充桩的规模让他挺高兴,可杨师傅的车却被拒之门外。门口保安告诉他,由于内部装修,充电桩目前仍然不对外开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