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一、舆情综述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
11月20日,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这标志着西藏昌都地区结束了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提前半年建成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这也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
川藏联网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总投资66.3亿元。线路东起四川甘孜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昌都—巴塘—乡城双回500千伏和昌都—玉龙双回、昌都—邦达双回220千伏线路,全长1521千米。
工程为何能提前完工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但该工程却提前半年建成投运,原因何在?
据《四川日报》报道,设计开始,川藏联网的建设路径就多头并举:不仅考虑高原脆弱的生态,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还需考虑交通可通达性及天气恶劣程度等。以在高山上修建的巴塘500千伏变电站为例,考虑到8度地震区的地质情况,变电站设计采用9度震级,全部为钢结构,在基础中大范围应用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国内尚属首次。
西南电力设计院卢懿表示,装配式施工是减轻高原施工强度的一个创新,在全面推行钢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各个组件进行了模块化,工厂加工,成品运输,到现场用吊车机具组装,大大缩减了工期和劳动强度。该工程还采用了一些“高大上”的高科技产品,比如,在五跨金沙江上应用八旋翼飞行器,这些高科技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时间。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陈必文说,针对复杂地貌,建设者进行大胆创新。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建设900多条1.5吨级货运索道,长度超过1100千米,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也降低了劳动强度。全线需架设铁塔2700多基,约60%的塔位都没有路。如果总计约30万吨的物资靠人力和畜力,工程可能三五年都拿不下来。何况一些超过1吨的塔材要搬上陡峭的山梁,人力畜力根本做不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