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董事长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今年以来,中国电科院对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如何支撑能源互联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信息通信创新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覆盖全球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可再生能源、远距离输电和信息通信等新技术的融合,形成以能源为载体各生产要素的互联与综合集成,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能源和工业互联的核心和基础。
从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看,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延伸到能源和传统工业领域的必然结果,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将实现人、物、能源之间的全程互联和广泛互动,而基础的支撑和实现方式应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架构与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下,原有的电网信息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由电网功能的支撑角色转变为源、网、荷、人之间交互的综合性平台。因此,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必须向互联网化演进,成为能源配置、交易、消费和用户服务等功能的直接载体。我们认为,支撑能源互联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将是以信息通信服务贯通能源互联网全业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调控运行、源荷接入、能源交易、用户服务、数据价值利用等功能,为能源互联网的互联、互动提供保障的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为电网运营模式创新变革提供路径。
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的核心特征
全球能源互联网既是能源的互联,更是一张互联网,它将超出传统的因果逻辑基础的电网运营模式,而突出呈现互联网效应。按照互联网的要素,它应具备大范围贯通、高吞吐容量的网络基础,大规模而广泛任需互联的源与终端,第三方模式的服务与交易的平台,数据与高级分析的价值驱动。能源互联网对电力信息通信的泛在、开放、互动、智能及安全提出了要求,将具备以下六大核心特征:
一是广泛互联的通信网络。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网络,将支持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监控终端、自动化装置、电动汽车、智能家电和用户终端的随需接入,大规模海量的用能终端,各类电源、各类信息终端,在统一协议下,与接入能源流、信息流的平台互联互动。同时,在新的安全体系支持下连通互联网、公共通信网、用户等外部网络和信息应用,整合形成天地互联、开放集成、广泛覆盖的通信网。
二是全业务贯通的信息架构。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体系,将不仅支撑人、财、物等传统ERP系统,更多的延伸至电网生产运行与业务运营中。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自动化装置将纳入开放的通用信息架构;数据采集和业务交互过程也将被统一在通过云计算实现的信息架构中,海量数据可通过统一数据平台进行收集和预处理,电网运行、运营、管理各环节都将在数据平台支持下实现业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