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陈维江,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功勋名单排名第三。从2004年起,他全过程参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主持研发建设了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计划“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基础问题研究”,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其成果全部应用于工程建设。
在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的回忆中,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一直伴随着高压技术度过。
1985年,苏联建设了第一条特高压试验工程,1986年,中国开始跟踪国外特高压技术发展。尽管当时国内的研究基础极为薄弱,这个属于电工技术领域的最高殿堂似乎遥不可及,但从那时起,中国电力人关于特高压的梦想已开始悄悄萌动。
敢为人先的魄力
这个梦一做就是近20年。时光的指针转到了2004年。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全社会用电需求激增,经济发展需要电,人民生活需要电,处处都是对电的呼唤。史无前例的需求增长推动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如火如荼地投运,750千伏工程也上马开工建设。这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做出了一个敢为人先的决策:发展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何谓敢为人先?放眼世界,当时特高压并无成熟技术。苏联自1985年建成约900公里、包含3个变电站的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后,断断续续运行了5年。1991年,苏联解体,国内经济下滑,用电需求下降,该工程由1150千伏降压直500千伏运行。日本在1999年建设了426公里1000千伏交流同塔双回试验线路,之后由于福岛核电等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停滞,一直降压500千伏运行。美国和意大利都只做了基础研究,没有工程建设。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工程,没有国外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公司提出的这一决策,是创新精神的彰显,是先行使命的驱动。
先行者的道路总是艰难万险。正因特高压技术的不成熟,国外并无成功的工程,一些业内人士对于我国研发特高压输电技术疑虑重重。质疑者的声音也并非无理:我们的基础如此薄弱,过去都是引进消化别人的东西,仅凭自己的研发能力能够成功吗?750千伏工程也不过于2005年刚刚建成,此时上马特高压,需要跨越的技术难度太大,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这样一项顶尖的技术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