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据悉,由国资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央企功能界定分类方案的初步意见已经形成,按照国资委的方案,未来112户央企将被分为三类,分别为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和商业竞争类,而且不同类型的央企未来的改革方向也各有重点。下一步,上述方案还需要通过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并修改,或将于明年一季度公布。
三类
各界翘首以盼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现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除了一个整体的框架性方案外,还将有数个相关配套方案与之一起公布。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相关配套方案目前已由各部委分别牵头制定并形成了初步意见,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由发改委牵头,央企功能界定与分类由国资委牵头,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牵头单位则是财政部,上述方案经过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并修改后,或将于明年一季度公布。
央企功能界定分类方案被看成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切入点,也被定义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两类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和国资运营公司),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推进布局结构调整等多项改革的前置性措施。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分类不确定,混合所有制就很难推行;而且分类的问题还牵涉到考核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资源与分配就会进行重新调整;此外分类还会决定哪些企业会被合并等。
之前对于央企的分类,社会上也有各种意见。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此前就主张,现有国企可按国有经济的功能分类,分为公益保障型和竞争型两类:公益保障型的是国有企业,竞争型的是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样问题既简单又清晰,也便于理解和操作。
据上述人士透露,最终在国资委的初步意见中,112户央企被分成了三类,分别为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商业竞争类。
对于这个大的分类,国资委内部其实都是一直有共识的。“虽然对外没有明确表述过,但是国资委对央企这些年进行业绩考核一直也是大致按照这个分类来进行的。”李锦表示。
就具体类别的定义而言,按照国资委的想法,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央企被定义为公益类的央企,例如中储棉、中储粮等;特定功能类的央企则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主要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其中包括石油石化、电力、通讯等领域的18家央企以及11家军工企业;而商业竞争类的,则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共有7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