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德国科学与工程院和武汉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德智能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上指出,全球城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近年来方兴未艾,目前已初具智能城市雏形,作用凸显,前景无限。
智慧城市发展蓝图渐成型
如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智慧触角已进一步伸展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就业、智慧旅游等应用将全面覆盖城市,并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全民共享、便捷的民生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城市市民都能沐浴到“智慧”的阳光。
打的出门,不用带钱包,只要用手机支付宝;驾车出门,打开“智慧交通”软件,就能了解各个交通路口是否拥堵;用微信上传手机中的照片,就能打印出彩色照片;将底部植入芯片的智能餐盘放入结算区,就能自动结账;“智慧医疗”能便捷实现所有诊疗环节都可通过自助方式获取和办理;城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能实现对蔬菜、水果、畜禽等智能全程追溯管理,让食品安全放心……。
根据工信部数据,仅2012年,全国有320个城市共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目前全国有近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193个城市已落实建设,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约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成。而近期,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宣布启动第三批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工作,明确智慧城市2.0时代的顶层设计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
实行低碳、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城市规划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清洁技术燃料,创建和谐美满新社会等,都需要智慧、智能的管理,即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和软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城市的治理过程中。由于“智慧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也使各种软硬件设施全面改善,从而达到全面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信息化和城镇化是当前新四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是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而“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将成为我国投资的重要领域。当前智能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广泛,既包括信息环境、产业发展、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交通与物流,也包括城市环境、智能城市医疗和城市安全等方面。中国未来智能城市发展的潜力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而长期来看,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实,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根据测算,如果将传统的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都能改变成“智慧城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话,城市的红利能增加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