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到今年11月,上海5座受阻多年的变电站建设问题将得到解决。电力部门总共梳理出了5个受阻变电站,其中2座已经投运,备受关注的虹杨变电站也已全面开工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工作;从此轮变电站建设的顺利推进入手,上海电力将努力转变“工程师思维”,坚持从居民感受出发,逐步应用景观化设计思路。
现状:受阻变电站顺利开工投运
由于周边居民担心电磁辐射,忧心变电站影响居住区美观,一批变电站工程多年受阻,延缓了申城电网的建设进程。2年多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召开工作推进会,梳理出一批遭遇“邻避困局”的变电站工程:
220千伏即墨变电站,位于浦东陆家嘴日照路、银城路路口,被期待为“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的上级电源。起初,由于周边居民惧怕电磁辐射,曾发生过冲击工地、封堵大门等阻挠施工的情况。今年6月9日,即墨变电站建成投运。
35千伏浦雪变电站,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曾于2010年11月开工建设,但因当地部分居民不理解,工程一度中断。通过一系列沟通解释工作和优化建设方案,今年6月30日,浦雪站成功投运。
500千伏虹杨站是这些变电站中最知名的一个。它位于杨浦区逸仙高架东侧、三门路南侧,本应与杨行站一同支持市区东北部大块面积的供电。由于种种原因,原本纳入“十一五”规划的虹杨站迟迟未开工。后来,距离变电站70米的正文花园居民也产生了不满情绪。目前,虹杨站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探索:施工要看“居民感觉好不好”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工程师徐坤表示:“以往,建设变电站时,工程师们往往谈的是难度有多大,工艺有多先进;现在大家转变思路——要尽可能给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体验。”
虹杨站的建设方案经历了改变:最初,设计方案中的工程主体是全部外置的,后来改成全部放在室内,最后成为全地下变电站——地上建筑为管理用房,外立面采用欧式建筑,与邻近小区风格一致。有些居民出于对电磁辐射的恐惧,不愿见到头顶有电线,虹杨站的架空线路全改成了地下电缆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