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纵观世界500强,绝大多数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且有些企业已完全蜕变成为投资控股性质。可以说,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性的经济形态,或者说它代表的是更成熟和更高层面的企业发展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的表述给市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国企改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给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讲,决策层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盘活经济,增强企业治理能力,进一步消除民资与国资的不平等。乐观者预计如若按照改革时间表,未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主流,既然都是混合经济,那么舆论观念上的国资和民资的争论自然会逐渐淡化;而在体制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也会得到消除。同时,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落实才能到位。
而悲观者认为,过去近十年的国企改革接近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垄断、分配不均日渐恶化,国资与民资甚至形成了二元结构。一些民营企业对参与国有经济望而却步,那些失败的案例让民营企业家对混合所有制并无多大兴趣。
更何况,倘若民企拿出资本、资源、股权参与国有企业,在决策上没有话语权,在产权上没有实际控制权,那么合作的意义也就不大。这也难怪某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公开表示:“与国企合作混合所有制,我必须控股或者相对控股。”
争论颇多,但不可否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改革方向,无疑是更为市场化的路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国企改革将如何进行?混合所有制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混合所有制到底是谁的机会?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记者走访了多位官员、企业家以及学者,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的。(以下仅节选能源电力行业的两位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