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关于特高压的争议一直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巨额投资是否划算、或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电网垄断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十二五”的前三年国家电网主推的特高压工程由于审批卡壳,投资建设也进展缓慢。
国家电网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争议实际上一直都在,但从已经运行的示范项目上看安全经济等问题并不大,四川-上海的首条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和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分别安全运行了5年多和3年多,所以质疑也削弱了很多。”近年来国家电网多名领导在多个场合,提出用通过特高压输电治理雾霾,这也是特高压项目重新被重视的主要原因。
国家电网方面称,近期,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出现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本质上是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与能源发展方式“后天失调”这一对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暴露。发展特高压,实施远距离输电,控制东中部地区燃煤机组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任浩宁认为,交流、直流特高压网络若能建成将起到改变我国电力供需失衡局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并网销售难题也将会迎刃而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策略能够更好落实,环境污染问题会得到有效治理。
能源结构调整获实质性突破
事实上,获得批准的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并不是个案。
“酒泉-株洲的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已经通过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可研评审,相当于已经获得"路条",随后国家发改委也会有一个专门的建设批复。”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一位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在4月底这条特高压项目已经启动设计,而随后也将进行征地、选址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年内开工不成问题。“如果酒泉-株洲的特高压项目建立起来,这将是甘肃省一条独立的电力输出通道,甘肃新能源发电输出问题将得到解决。”
早在国家电网2010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将酒泉-株洲的特高压线路纳入到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在2011年年初也已经完成,随后湖南省和甘肃省的官员也对这一项目做了考察批示。4年后,这一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