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消费电子市场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增长趋于缓慢,锂电新兴市场发展远低于预期,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
就我国情况来看,2009年之后,受电动汽车概念热潮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投资骤然高涨。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锂离子电池市场陷入无序发展的窘境,也造成了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小、散、弱”的局面。
由于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方面限制因素较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消费国,要打破当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充分挖掘本土市场潜力,以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由锂离子电池大国向锂离子电池强国的转变。
一直以来,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是当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的80%。经过1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在锂离子单体电池生产技术以及产品性能方面,我国企业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要改变目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攻克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产品性能以及一致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关键材料的本土化,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日本消费电子企业处于低潮的阶段,借力国际品牌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华硕、联想等,积极打入其供应链,稳步扩大传统市场。
要打开新兴市场,首先要提升我国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并降低价格。仅靠电池生产企业来完成这一任务非常困难,需要上游原材料(如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等)以及下游应用(如电池组和电动汽车)的生产企业通力合作,解决性能难题,完全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采购。
而要解决电池问题仅靠研发难以完成,还需要市场的支持。新兴市场如何打开,需要在清晰认识我国行业形势基础上,立足本土优势,找准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是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对于公共交通车辆来说,其行驶路线比较固定,一次行程基本在100公里以下,对于城际公交来说也不会超过200公里,完全在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之内。同时公共交通车辆都有专用停车场以及停车位,稍加改造即可充电。推广电动公共交通车辆还可以节能减排,优化城市空气环境。因此,公交车辆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