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明确指出:“我国能源开发重心西移北移、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的基本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历史必然。发展特高压是重中之重。这是解决能源和电力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满足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公司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两交三直”五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正在发挥着跨区输电、调剂余缺的重要作用。在2013年夏季持续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能保持总体平衡,究其原因,特高压工程和跨区电网功不可没。自西南水电基地直达华东负荷中心的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送出的电力,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一半,占四川最大外送电力的71%,极大缓解了华东地区用电紧张状况。
因此,正是我国的能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跨大区、远距离输电势在必行。只有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才能增强我国的能源供应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发展特高压有利于扩内需、稳增长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
今年以来,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充分发挥电网在扩内需、稳增长中的作用,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带动性强、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工程项目,1至4月共完成电网投资896亿元,同比增长16.63%,特高压电网项目投资是其中的重头戏。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份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制定的电网投资方案,已经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很快也将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这份方案涉及投资超过2000亿元,包含建设12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涉及国家电网的有4条特高压交流、4条特高压直流以及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其中包括4月21日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的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
特高压项目的开工建设,被认为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加快发展,累计可增加西部投资1.45万亿元、就业岗位66万个、年税收6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