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芯片生产线往往需要过百亿元的投资,全球只有英特尔、台积电等企业可以支撑如此大的投资额,其他企业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就造成了上游设计的芯片,到了中游,制造商没有技术、也没有生产线去生产,而制造的不足更是无法带动封装的发展,形成这一产业的不良循环。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龙芯开始,国内在芯片自主和集成电路方面的步伐已经在加快,现在添上资金这一把“火”,就可以让产业潜能得到彻底释放。
产业步入活跃期
自2000年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开始,10多年间,无论是国务院还是相关部委,出台了众多政策,在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等方面给予集成电路产业相当大的扶持。
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也从2001年的199亿元一路增长至2012年的2158亿元,复合增速24%,远高于同期全球产业7%的增速,并诞生了一批龙头企业。
如果说,过往的10多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之下,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将“盘子”做大,而下一个发展阶段,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变强的问题了。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发展自主的集成电路产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此番传闻中即将成立的国家级芯片产业扶持基金,其目的正是要改变产业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并且政府表明打造“中国芯”的决心。
然而相对于国家级基金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些地方版的产业扶持基金却率先亮相。
去年12月,工信部曾发布公告称,将成立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招募300亿元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
今年3月份,天津市《滨海新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意见》和《天津市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规划》经审议通过,实施后,天津每年将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郑州思威电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栋明认为,此番国家加上地方各种基金总规模应该在3000亿左右,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