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与各路能源巨头产生了利益上的深刻交叉,同时,又因弱势国企和民间资本所抱有的较高期待,各利益主体由此产生出相互交织的分歧自不待言。以雾霾的成因及解决方案为例,各方的判断和观点竟有云泥之别。
讨论较多的,是燃煤电厂究竟是否为雾霾祸首。这一争议在几年前雾霾初起时便有,事实上,根据科学的空气污染物颗粒分析,便可下定结论。之所以争议缠绕至今,还是因为各方利益无从妥协、退让,也无强力主管单位能够协调得当。而以引霾出京为口号,国家电网加速推进特高压战略,并坐等能源局批复。此番能源局如何接招,成为外界观测能源局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导改革的绝佳视角。
反腐和雾霾,在客观上均为能源局提供集权施政的有利条件。可见的变量,现可判断有两大板块:一是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将迎来高于规划的提速阶段,以往并网困境、上网电价、财政补贴缺失等问题有望获得大幅度舒缓;二是传统能源的流通领域市场化程度或有显著突破,包括成品油销售、油气管网和配售电侧,这均是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坐二望三,希冀在油气上游勘探领域和电力体制改革能基本面上有重大突破,从目前来看,这一期待难度太大,或说即便有所动作,也应是有名无实。
两大变量板块均概括不同的产业形态,各有千差万别,也未必都能有利好突破。清洁能源变量在于迎合了国家治霾的决心和紧迫性,传统能源流通变革则以向市场、向民间展示改革的示好之意,也是阻力较小、让利较少的突破口。能源局如何把握变量,运筹调度,两会之后应可见基本框架。